線。不設限

◎ 展期:2013.10.12 ~ 10.17
◎ 開幕茶會:2013.10.12(六) 15:00 ~ 16:30
地點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德群藝廊
地址:台北市大安區師大路一號
開放時間:週二至週日 09:00 ~ 17:00

求藝創新:隨境光影的細觀凝視

1995年, 我42歲,因為健康的因素,移居美國充滿陽光的南加州。某天,接到住家附近的巴沙迪那社區大學寄來一本成人教育招生簡冊,看到有一門課叫做 Life Drawing;我以為是畫靜物的課;於是很快繳費報名,希望能好好學學基本的繪畫技巧。開始上課不久,老師請一位女模特兒進入教室,要我們畫她;忽然看到模特兒將衣服一件一件的脫去;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太嚇人了,眼睛不知道應該往哪裡看,原來「Life Drawing」,就是「人體素描」!誤打誤撞,一頭栽進了繪畫的世界!

直到2006年,我在創作上開始跳脫既有的技巧框架,自由揮灑。終於漸漸發現自己創作的主軸-「線條」;除了對相關材料與用具進行研究,其中還可以分成幾個創作著力的課題:

(一)技法

1. 水彩:為了要呈現線條的力道、速度、方向性、等寬線性…等等;我運用注射針筒,利用水彩顏料容易調色、高流動性、快乾…等等特性;先將幾個常用顏色,在不同的玻璃罐調勻,以針筒直接吸取並在筒內調色,然後將針筒視為畫筆在紙上揮灑。時而失控似的灑落在紙上,時而在未乾的線條上注入其他顏色,如同紙上混色,產生與畫筆截然不同的筆觸。

2. 粉彩:粉彩透明度與流動性低,很好的素描材料,我利用粉彩特性與不同的筆觸描繪靜物。

3. 油彩:油彩黏稠度高,如果要畫出游絲般書寫線條,很難找到適當的工具一氣呵成。於是我用適當比例的稀釋液混合油彩,以注射針筒壓擠做出長長的隨興線條,如此可使原本具像的主題顯得較為流暢自然。時而使用較少稀釋液去調和顏料,使擠出的線條,較有立體感;在線條未完全乾固前,用畫刀在線條上水平滑過,以得到厚度平均,平滑的線條。

(二)線條:工具語言/線性質地:

1. 掌握工具中的線性本質:繪畫媒材使用時,有時會產生與其本質相對立的反效果,所以我首先會去理解媒材的特長與侷限,也就是說工具、技法與線條被視為一體。從生活經驗中拾取經驗進行開發,例如:與墨水相關的馬克筆、簽字筆、原子筆、鋼筆…與粉粒顆狀或油脂相關的木碳筆及各種顏色的粉筆、蠟筆…等。
新的畫線工具可幫助畫者打破舊有的習性。 也會強迫畫者用不同的方法使用自己的手。或是說,比起以前慣用的既熟悉又可預期的工具,新的畫線工具可能更可用不同的方法繪出想要達成的畫作。

2. 掌控線條與失控線條:我總是藉由線條展現種種新的觀念,或者說線條是我始終關注的創作核心。其中大致可以分為掌控線條與失控線條。如同人一生行事,大部分是可 掌控規劃,但也常常事與願違。對我來說,失控意謂著美學上的美好意外,畫面上自由游走的線條,召喚人類原始神祕力量與童年時光的快樂塗鴉。然而,線條的本質是無限的、實驗的,它可以是輪廓的、有機的、幾何的、建築的、抒情的、制約的、侵略的、書寫的…等等。時而急速馳騁、時而緩緩推移;時而華麗精巧、時而粗暴駑鈍…。掌控線條與失控線條交相為用,使畫作既和諧又跳動,相得益彰。 線條是想法形塑與觀念產生本身,空間呈現最基本的單位,最經濟的指標。在繪畫中,線條一方面具有解構分析的功能,另一方面呈現心智無法迄及的整全意義。在理想的形態下,一條線能將立體3D空間轉變成平面2D形式,在載體表面和圖像之間涵蓋所有可能的空間關係;其中還包括了抽象思維與視覺形式之間的轉化。

(三)主題:逆光的景物

長期身處室內辦公,每天翹首觀看窗景,看著日露晨曦,看著烈日當頭,看著夕陽西下,一日又消逝,心中悵然,若能將窗外景緻留於室內,該有多麼美好!我對陽光有一份深深的依戀,對於背光/逆光的景物,總帶著深刻感受。午夜夢迴曾看見美麗的景色,靛藍的海洋,無法言喻的美麗紅光;陽光賦予了對象迷人的色彩,穿透窗口,逆光的靜物與桌上的倒影,成了我反覆創作的題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