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桂華的作品有著明顯的攝影視角,這和她以相機取材有關。這種攝影視角,在她早期針對植物題材的作品中往往可見於各種植物的特寫,比如花叢一隅或枝芽的末梢,因此畫面中並不會出現完整的景緻,沒有地平線,也不會以線性透視來建構空間。近期作品中,攝影的素材則反應於對於日常生活的取景,多半是室內場景,畫中人物往往專注於手機或平板電腦,此外並無構圖的或敘事的特殊安排。因此林桂華的構圖中經常充斥著不完整的、片斷的形體,而非完整的、舞台般的場景,擬仿三維空間的元素被取景框壓縮至二維平面,古典敘事的完整時間觀則被切碎成片刻的生活即景。而這種碎片化的時空概念則與現代社會型態息息相關,如果1863年的「現代性」如波特萊爾(Charles Baudelaire, 1821-1867)所說的「朝生暮死,稍縱即逝,變動不居」(the ephemeral, the fugitive, the contingent),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,這種碎片化或許隨著資訊爆炸和網路而更顯強烈。……林桂華的作品所呈現的今日指標性的生活型態,或許可稱之為某種二十一世紀的風俗畫(genre painting),它由繪畫、攝影、螢幕與螢幕背後的當代生活交織而成。